發布時間:2023-05-10
瀏覽次數:441
林燕丹教授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第4分部(交通與室外照明)中國國家代表、國際照明委員會(CIE)TC1-91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照明學會智能交通照明專業委員會主任等。曾獲2016年上海市巾幗創新新秀獎、上海市三八紅旗手、2018年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22年視聽健康產業技術創新領軍人物等榮譽。
孫耀杰教授
復旦大學無錫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同時任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綜合能源系統人工智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科技創新 2030”智能電網重大項目組成員等。曾獲201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21年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022年國家電網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榮譽。
“安全之光,國之重器”
這支榮獲青年五四獎章的集體是怎樣的呢?
接下來就跟隨小編的采訪一探究竟吧。
★
團隊介紹
★
我們團隊由信息學院林燕丹教授和孫耀杰教授領銜,是一支年輕而富有激情的人因工程領域研究團隊,團隊具備扎實的學術背景和廣泛的實踐經驗,致力于推進光環境人因領域的發展和創新,其理論成果在C919國產大飛機、高速列車、艦艇船舶以及其它涉及國防民生的光環境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光環境人因工程青年團隊合影
★
研究成果
★
光作為環境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光環境人因工程,分析光與人和系統之間的關系和影響機制,是涉及民生光健康和國防光安全應用的重要研究熱點。14年來,林燕丹教授和孫耀杰教授領導的團隊長期致力于光對人視覺、心理和生理的影響規律的研究及光健康方法論和其應用基礎理論體系的建立,圍繞國產大型客機和重要型號飛機研發中綜合安全光環境的迫切需求,展開了一系列學術研究,培養了一批航空照明領域的骨干力量。
2008~2013年,團隊通過“大客飛機客艙情景照明機理研究”、“大客飛機駕駛艙照明人機工效研究”、“照明系統驗證、測試和試驗技術研究”、“大客飛機照明系統仿真技術研究”、“照明測控與仿真系統研究”等多個大客飛機重大專項,探索了大客飛機中基于人機工效的駕駛艙安全照明、基于乘客舒適的情景照明以及照明測控和仿真技術。
2013~2017年,團隊通過國家973項目“環境工效綜合影響因素及機理”深入研究了大客飛機駕駛艙的環境工效綜合影響因素及機理,將視覺通道作為作業績效的主要考察對象,建立了光、聲、振動因素的視覺工效綜合模型和安全告警模型,為駕駛艙環境和告警的安全設計提供了人機工效研究依據。
2015~2021年,團隊通過“十二五”重大專項“民用客機機內照明系統人機工效技術研究”完成了滿足人機工效要求的機內照明系統需求研究、集成設計和綜合驗證,定義了民機機內的照明需求,并規范了基于人因工程研究的民機機內照明綜合評估規范和驗證標準。
基于國產大飛機實際需求,承擔系列攻關課題
團隊在民用飛機的系列研究在中航的應用受到甲方的良好評價,并在C919型號認證通過后獲得中國商飛發送至復旦大學及研究者個人的感謝信。
國產大飛機的研制背后,國內高校勇擔科研重任,讓“復旦光”照亮了國產大飛機的航行路,助力國產大飛機上天。
獲獎證書
大客飛機光環境研究實驗
★
團隊氛圍
★
光環境人因工程青年團隊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自團隊成立以來就致力于為國家培養航空照明領域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的光環境人因工程發展做貢獻。2020年,團隊獲得“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銅獎和農光互補科技創新團隊獎。2021年,我們團隊榮獲全國志愿者扶貧案例50佳。團隊在光健康與光安全的人因工程評估與創新體系的研究已在多項重大項目中得到應用,并正在繼續承擔新的研究項目。未來我們會再接再厲、開展更加深入的工作,為國家的光環境人因工程發展做貢獻。
★
最后,讓我們再次祝賀光環境人因工程青年團隊榮獲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
★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會
編輯|新媒體中心 李文潔
2023.05.08